文化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资讯

成都图书馆举办“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大凉山活动

文章来源: 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18-06-21 17:26:07   点击次数:

 根据省文化厅、省文明办《关于认真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及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求,成都图书馆结合工作实际,于201861215日,组织文化专家学者开展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大凉山公益讲座活动。

  为开展好文化志愿服务,成都图书馆锦城讲堂邀请四川本土文化名家与成都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一同走进大凉山,在西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和西昌市图书馆的积极配合下,为西昌市民举办了锦城讲堂讲述巴蜀文化的故事志愿服务活动。

  614锦城讲堂讲述巴蜀文化故事公益讲座在西昌举行,四川本土画家李金远和文化学者袁庭栋分别为西昌的文化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主题为《以泰初为邻大凉山的写生与创作》和《巴蜀文化的主要特色》讲座。从巴蜀文化到大凉山的艺术实践和研究,再到与大凉山的深厚缘分,两位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实例,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对大凉山的情感,以及自己多年研究巴蜀文化的心得。 

  上午9:30,李金远的讲座正式开始。李金远一直对藏羌彝文化饱含浓厚的情愫。他所创作的《天界·喜马拉雅》系列画作,就是从藏羌彝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中获得灵感,正是因为这份怀揣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以及对藏羌彝文化的热爱,才使得他能挥毫绘就一幅幅经典画作。 

  下午2:00,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研究巴蜀文化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巴蜀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移民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的兼容。巴蜀文化表现出以移民文化为载体的开放、兼容特色,处处可见。比如四川方言是以湖广话为基础,融合各地语言特征形成的,西昌话带有河南特色,而川东方言和湖北话基本一样,四川方言中的词汇也有许多源于湖南、湖北方言。湖广填四川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这三大原产地美洲的农产品,尤其适合在四川丘陵地带种植。移民文化带来的成果我们今天还在享受,川菜、川酒、川戏都是移民文化兼容并蓄的产物。 

  两位学者的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理论,也有充实的论据让现场观众为巴蜀文化所散发出的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独特魅力所折服,为弘扬巴蜀文明,天府文化做出贡献。

  成都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受到了西昌市民的热烈好评,讲座结束,听众仍然围着老师请教问题久久不愿离去,讲座也吸引了成都电视台看度、西昌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